2018年的CPU市场是2017年那场核战的延续,自从AMD发布Zen架构以来双方的火拼就没停过,不过相比2017年,2018年Intel和AMD的CPU新品数量上是少了,但CPU市场上的硝烟味却更浓了。上半年AMD的表现比较活跃,先在2月份发布了RyzenAPU,随后4月份推出了第二代锐龙处理器,接着又在8月份推出了多达32核的第二代锐龙线程撕裂者,接着在9月份推出速龙200GE之后就没多大动作了。而Intel那边,上半年只在4月份补充了一些第八代非K处理器,6月台北电脑展上推出了那个卖情怀的Corei7-8086K,10月的发布会上才大规模爆发,发布了第九代酷睿与酷睿X处理器,还有那个28核的XeonW-3175X,只不过这货到现在都没看到有开卖的迹象。
现在无论Intel还是AMD都存在主流平台上两代处理器并存的情况,Intel的第八代酷睿其实还是绝对的主力,第九代酷睿目前能买到的只有三款,还没形成完整的产品线,其实第七代处理器还没停产还在卖,但它们在以算不上主流了。而AMD这边第二代锐龙处理器其实只有六款,不能说得上是一条完整的产品线,所以第一代锐龙处理器还在继续生产继续卖,用来填补二代锐龙留下的各个价格空缺。
随着两家主流平台处理器的核心数量都堆到8个,HEDT平台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已经没多大意义了,高频的LGA1151或AM4处理器无论在成本上和游戏性能上都比HEDT更实用,但我们应该怎么选择一颗游戏处理器呢?这次我们拿出了12颗主流平台处理器,包括这第八和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再加上AMD的两代锐龙处理器来一场大比武,HEDT平台的处理器并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之内。
不过在看测试之前先来回顾一下今年这几款重要的CPU架构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